2003女性影展選片感言─眾裡尋她千百度
李靖惠
初夏的台灣最IN的話題之一,就是十年教改的種種問題。而今年適逢女性影展十週年,在國內近百件女性創作者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多數是學院相關科系學生的作品,或許這也是教改的產物之一,創作的量大幅增加,然而創作的質卻是良莠不齊,甚至有些作品的素質彽落。選片小組篩選影片的原則除了專業的考量,作品是否關注女性議題,是否具有女性意識也是選片的重點。畢竟,這是女性影展最重要的特色。
可喜的是,紀錄片與動畫片的整體表現不錯,有一些令人驚喜的作品。在紀錄片方面,《跳舞時代》是具有史詩份量的時代之作;而《新宿駅,東口以東(女篇)》、《沒有四季》
、《兒戲》,分別前往日本、美國與柬埔寨拍攝,呈現女性流動異鄉的生命故事,紀錄片的題材展現跨國創作的向度。值得一提的是,《兒戲》的導演溫知儀目前就讀於政大廣電系,是新世代很有潛力的獨立紀錄片創作者。
在動畫方面,入選的十六部作品中,有九部是動畫作品,是今年表現最突出的類型。而其中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動畫研究所、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畢業生或在學生分別有3部作品入選。入選的動畫作品融合不同的媒材、藝術形式,發展多元的風格,特別是聲音、音樂的表現性與視覺結合得很不錯。就內容而言,無論是觸動人心的人文關懷(《藍色咒語》、《不透明2》、《我在這裡啊!》、《休止符之夢》
),或是以幽默的方式呈現性別議題(《蚊子》、《濃妝天使》、《Minime》),都蠻精采的。
這幾年學院開始設立紀錄片與動畫研究所,並且舉辦相關影展,這兩個類型的作品有逐步成長的趨勢。相較於紀錄片、動畫片,劇情片、實驗片、短片的質量都顯得薄弱,《打不死的愛情》掌握好看有趣的戲劇因子,《誰在那裡做什麼》為鼓勵學生用心的實驗之作,因此入選。
筆者今年參加第五屆韓國漢城女性影展,發現影展為了鼓勵韓國紀錄片創作,徵選補助紀錄片創作計劃,並安排於第二年的影展放映發表。對於創作者與策展單位,我認為這是一個雙贏的做法。女性影展邁入第十年的里程碑,我們期待政府能夠給予穩定的補助,讓女性影展將來有更多的可能性,為女性導演的創作、為女性議題的發聲、為觀眾視野的拓展
,以前瞻性的作為繼續向前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