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攝前,導演會設立這次拍片所希望達成的目標,而如何說好一個故事,則是本片的使命任務,我很慶幸,我們做到了。
為了要強化追求的這個意念,藉由劇中的女主角不斷奔跑,加上主觀鏡頭的適時穿插,企圖讓觀眾更容易進入女主角的心境。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必須克服幾個問題:
1. 如何活用攝影機跟拍
2. 去哪找到小學生,而小學生的戲要怎麼教
3. 多名男子的反應鏡頭
關於第一個問題,由於沒有預算租用跟拍車,於是我們嘗試用最克難的方法,就是攝影師手持攝影機坐在機車後座上,隨著鏡頭運用的不同而有技術上的差異,難度最高的就是捕捉女主角在隧道的正面鏡頭。攝影師必須要與前方駕駛者背貼背,跨坐在後座,因為不是主觀鏡頭的用途,所以必須克服手抖動的問題,才能讓觀眾看得不那麼痛苦。
第二個問題本來以為是最難解決的問題,曾經,我們想過如果找不到小學生來演,一些個子矮小的大學生們,很抱歉必須委屈你們扮小了,雖然可以想像那應該會是蠻好笑的畫面。不過女主角動員家族親朋好友,招來了出乎想像的優質童星演員,他們天真的演出反讓本片更增加了說服力。很多人都好奇導演怎麼讓小男孩真哭,我只能說他是一個很善良的小朋友,他家的狗死了,我只是引導他讓他回想起傷心的事,雖然有點壞心,不過沒辦法,拍片有時候是必須狠下心來的。
第三個問題由於臨時演員的時間與地點不一,所以我們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每個組員動員身邊的男同學、男朋友、男同事,不夠的我們甚至上網徵詢願意演出的演員,由於我們拍攝可以很彈性的配合臨演,以致於成功拍攝了好幾十名男子的反應鏡頭,引為趣談的是,有些不認識的男生反而因為此次拍片結緣,成為最好的朋友。
還有好多好多的趣事,族繁不及記載。雖然是隔了三年後再記,但我還隱約記得攝影助理去單拍野柳的女王頭,而被遊客纏住不停幫他們照相,最後又曬傷、女主角跑到抓狂,和導演差點翻臉、因為在捷運月台奔跑和追逐火車的演員,紛紛被不同的站務員所警告……
曾經最艱辛的過程,現在變成了最美好的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