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探討主題比較嚴肅的影片,簡單地說,它討論的是每個看著電視螢幕的人,與螢幕播放的內容所產生的關係。
劇中的主角只是一個平凡人,他與你我一樣喜歡看電視。和你我一樣,他喜歡看電視那種既享受聲光刺激、又能安然地躲在螢幕外默默地觀賞一切的安全感與隔離。只是,他的口味越來越重,直到媒體的內容、虛擬的遊戲再也無法滿足他為止,他必須尋找新的出口。
當主角意外地接獲邀約,開始逐步地欣賞起一連串精心設計、真實無比的殺人現場時,他是否真的踏入了螢幕裡虛幻的世界?又或者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媒介真實,踏出了螢幕進入我們的生活中?
自從解嚴以來,台灣社會歷經一連串的思想解放與文化解禁的歷程,媒介也逐漸地掙脫諸多綁縛,逐步走向功利的收視率導向思維中。於是,新聞報導的羶色腥與八卦媒體大爆名人秘辛的內容早已令我們司空見慣,暴力與血腥的畫面內容更成為收視率戰爭中不得不祭出的必勝絕招。當人們逐漸發現媒介的內容日漸尺度開放口味漸重時,製作人與媒介主管則是以「觀眾有知的權利」這樣官冕堂皇的理由解釋一切。當媒介的守門人角色與廣告收入、收視率壓力兩相權衡之下,前者似乎已顯得微不足道,而觀眾似乎也就樂得以如自來水般方便取得的資源一逞其窺伺秘密、感受刺激的慾望。
就以前一陣子才下檔的三立連續劇「台灣霹靂火」為例,劇情的誇張意外地使該劇收視率屢屢創新高,既然觀眾愛看、愛討論、反應熱烈,編劇也就越演越扯;劇情越扯,觀眾就更想看,看他可以扯到什麼地步,甚至一看完就立刻上網討論。這樣循環的結果,導致觀眾與劇情間的互動畫破了真實與虛擬的隔閡。在真實世界裡,主角劉文聰的名言成為警方取締大陸妹的測驗題目;甚至網路上的討論再成為編劇的材料編入劇情中,成為對白再由主角講出來,一種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強力互動,大概也只有這種後現代社會能實現。
本片無意對媒體自律提出沈痛的苛責,相對的,本片希望從一個觀眾的角度出發,刺激每一個習慣在螢幕外窺伺一切的閱聽人,藉由一種「當你在看著別人、別人也在看著你」的奇特情境,提示觀眾本身自我的存在。當媒介真實與日常生活開始交錯對話時,你如何確定你不是下一則八卦新聞或社會事件的主角?當觀眾逐步習慣以冷眼旁觀來接收媒介所呈現的暴力血腥時,是否就代表觀眾不需對媒介文本所呈現的亂象負責?
這部片在做的嘗試,是希望藉由劃破觀眾與演員的第四面牆,讓觀眾重新反身思考,真實與虛擬的界線早就在後現代消費社會中逐漸的模糊,那麼觀眾的角色究竟只是單純的旁觀者亦或是參與者甚至是創作者呢?這部片沒有答案,因為答案必須由您自己來寫下。別忘了,您,也是這個殺人事件的參與者。
|